close
台鐵未來車票,是上星期天的一則新聞標題。
講一個老婆婆,買了一張明天同時段的車票坐車,
跟另位持今天車票真正位置的男旅客撞位。
這台鐵系統漏洞,才被發現、報導出來。


那晚,我跟堂姊、堂姊夫、跟兩姪女,一同看這個電視新聞。
記者講完這事,便開始推敲,弄假設情境劇,談述錯誤是在哪環節。
會不會是售票問題?如何如何,如是如是云云。


我跟堂姊堂姊夫,正當跟著記者的揣測,思考合理性。
我大姪女說了,剪票員,問題最大,怎麼可以讓拿明日車票的人進站呢?
後來,記者也有導向這可能性。感覺大姪女的論調,是最接近事實。

有可能是這樣的:
老太太走錯售票口(預售車票),
不知買到明日的車票,看了搭車時間(沒看日期)就搭車。
或許覺得時間急迫,向站務人員說後,
沒排隊走自動剪票入口,便從人工剪票口快速通行。


我提這件事的目的,是要說:
我不該陷入對方的說詞
(事件發可能性是什麼?),
在討論當爾,就應該從談述者的角度跳脫,客觀觀察。
否則,更多合理的可能性,都將一葉障目了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dhichen 的頭像
    bodhichen

    bodhichen的部落格

    bod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